聪明反被聪明误
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,住着一个名叫李聪的年轻人。他天资聪颖,无论做什么事总能想出巧妙的办法,因此被镇上的人称为“小诸葛”。然而,李聪有个毛病,就是过于自负,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得多,甚至不惜用计谋占别人的便宜。
一天,镇上来了一位卖古董的商人。他的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瓷器、玉器和字画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精致的小瓷瓶,据说价值连城。李聪看到后心动不已,但又不想花太多钱,于是决定用他的“聪明”来获取这个宝贝。
第二天,李聪假装对商人很友好,请他到家里喝茶。席间,李聪故意提起那个瓷瓶,并装作漫不经心地说:“这东西看起来确实不错,不过我听懂行的朋友说,这种瓶子其实很容易碎,运输途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坏。”商人听了有些犹豫,因为这批货物的确经历了不少颠簸。
接着,李聪提议用自己的一个普通陶罐交换那个瓷瓶,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是双赢的交易。“你看,我的陶罐结实耐用,可以用来装米或者酒,而你的瓷瓶虽然好看,却未必实用。”商人最终被他说服了,答应了这笔交易。
几天后,李聪兴高采烈地拿着瓷瓶去找一位收藏家鉴定。然而,当他满怀期待地递过去时,收藏家却摇了摇头,告诉他这是个仿制品,根本不值钱。原来,那位商人早已察觉到李聪的意图,故意将假货留给了他。而李聪为了贪图便宜,竟没有仔细辨别真伪,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回家的路上,李聪懊恼不已。他终于明白,有时候自以为是的聪明,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。从此以后,他收敛了锋芒,不再试图耍小聪明,而是脚踏实地做人做事。而那句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,也成了他后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警言。
聪
明
反
被
聪
明
误
「聪明反被聪明误」出处
宋·苏轼《东坡续集·洗儿》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”
「聪明反被聪明误」解释
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。
「聪明反被聪明误」示句
今若仍为所迷,岂不是~了吗?★清·醉月山人《狐狸缘全传》第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