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善若流
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为人善良,但性格固执,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,不愿听取别人的建议。村里的长辈们常说:“阿诚啊,做人要懂得从善若流,才能不断进步。”可阿诚却对这句话不以为然,觉得自己凡事都有主见就够了。
一天,村子里来了一位游方僧人。这位僧人精通医术,为村民们免费治病,受到了大家的尊敬。阿诚对此嗤之以鼻,他认为这些草药和偏方不过是骗人的把戏,远不如自己用体力劳动换来的成果实在。然而,命运似乎想给他一个教训——不久后,阿诚因为长时间劳作而患上了严重的风寒,身体日渐虚弱。
无奈之下,阿诚只得硬着头皮去找那位僧人求助。僧人没有因他的态度冷淡而拒绝,而是耐心地为他诊断,并开了一些看似普通的草药。临走时,僧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“年轻人,天地之间有许多智慧值得我们学习。接受别人的善意与经验,会让你走得更远。”阿诚虽然嘴上没说什么,但心里却开始动摇了。
服用了几天草药后,阿诚的身体果然好了许多。他回想起僧人的话,又联想到自己过去那些因固执而导致的失败,终于明白了“从善若流”的意义。从此以后,他不再封闭自己,而是虚心向村民请教耕种、建筑等各种技能,还主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。
几年后,阿诚成为了村子里最受爱戴的人之一。他不仅掌握了多种谋生本领,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更多的人。每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,他都会笑着说:“我只是学会了从善若流罢了。”
从
善
若
流
「从善若流」出处
《新唐书·张玄素传》从善若流,尚恐不逮,饰非拒谏,祸可既乎?”
「从善若流」解释
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。同从善如流”。
「从善若流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