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心切骨
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自幼丧父,与母亲相依为命。母子俩靠种地为生,虽然日子清贫,但彼此扶持,倒也温暖。然而,命运却总喜欢捉弄人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山洪,将他们辛苦耕种的田地尽数冲毁。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,阿诚感到无比绝望。

为了生计,阿诚不得不离开家乡,前往城里寻找工作。他发誓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,不再受苦。初到城里的阿诚四处碰壁,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技能,他只能找到一些又脏又累的零工勉强糊口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进入了一家工厂做搬运工。尽管每天筋疲力尽,但他咬牙坚持,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寄回给母亲。

一天晚上,阿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简陋的出租屋时,发现房东正等着他催缴房租。原来,他已经拖欠了两个月的租金。房东冷冷地说:“再不交钱,明天就搬出去。”阿诚心中刺痛,想到自己连栖身之地都保不住,更别提改善母亲的生活了。那种愧疚和无助的感觉如针扎般刺入他的内心,让他彻夜难眠。

第二天,阿诚听闻附近有位老师傅招收学徒,学习木匠手艺。虽然这需要从头开始,但他毅然决定抓住这个机会。从此以后,他白天做工,晚上跟着老师傅学习。起初,由于经验不足,他常常被锋利的工具割伤手指,鲜血直流。可每当想要放弃时,他都会想起母亲含辛茹苦的身影,以及自己许下的承诺。这份“刺心切骨”的信念支撑着他继续走下去。

几年后,阿诚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木匠。他不仅还清了债务,还在城里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家具作坊。后来,他还把母亲接到城里安享晚年。看着母亲脸上久违的笑容,阿诚感慨万千。他知道,正是曾经那些刻骨铭心的苦难,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。

xīn
qiè

「刺心切骨」出处

明·于晃《乞恩疏》古今人臣于忠,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。臣之痛愤,刺心切骨,何时可已!”

「刺心切骨」解释

指内心极其悲愤。

「刺心切骨」示句

上一篇:赐茅授土
下一篇:从长计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