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股悬梁

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家境贫寒,却心怀大志,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。然而,阿诚的家乡并没有名师指点,他只能靠自己日复一日地苦读诗书。尽管条件艰苦,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。

一天深夜,阿诚正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,突然感到一阵困意袭来。他的眼皮越来越重,几乎要趴在桌上睡着了。就在这时,他想起了村中老人讲过的一个故事: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,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;而汉代的孙敬则把头发绑在屋梁上,稍一低头就会被拉醒。他们用这样的方法激励自己努力学习,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。

深受启发的阿诚决定效仿先贤。他找来一根尖锐的针,放在手边。每当倦意涌上心头,他就轻轻扎一下自己的腿,疼痛让他立刻清醒过来。同时,他也学着将头发系在房梁上,只要稍微放松身体,头皮就会传来轻微的拉扯感,提醒他继续专注学习。从此以后,无论寒冬酷暑,阿诚始终坚持这种“刺股悬梁”的方式勉励自己。

几年过去了,阿诚终于迎来了科举考试的机会。他凭借扎实的学问和坚韧的毅力,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,成为了一名进士。当皇帝亲自召见他时,阿诚坦然讲述了自己如何克服困难、勤奋学习的经历。皇帝听后非常感动,不仅赐予他官职,还命人将他的事迹编入史册,以激励更多的人。

后来,阿诚回到家乡,用自己的俸禄修建了一座学堂,免费教授村里的孩子读书写字。他常常对学生们说:“人生如逆水行舟,唯有不懈努力,才能乘风破浪。”那些曾经看他挑灯夜读的村民,如今都为他的成功感到骄傲。而“刺股悬梁”的精神,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。

xuán
liáng

「刺股悬梁」出处
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百六十三引《汉书》孙敬字文宝,好学,晨夕不休,及至眠睡疲寝,以绳系头,悬屋梁。”

「刺股悬梁」解释

形容刻苦学习。

「刺股悬梁」示句

上一篇:此起彼落
下一篇:刺虎持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