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股读书
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个名叫阿诚的少年。他家境贫寒,但心中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。阿诚从小听闻过许多关于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,因此,他立志要通过努力学习出人头地,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。
然而,现实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顺利。阿诚白天需要帮父母耕田、砍柴,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抽出时间读书。可是,由于家中没有多余的灯油,他常常只能借着微弱的月光翻阅书籍。即使如此,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。
有一天,阿诚偶然听到村里的一位老先生讲起“刺股读书”的典故: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驱赶困意,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,以此保持清醒继续苦读。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阿诚。他决心效仿苏秦,不管多么艰难,都要坚持下去。
从那以后,每当夜深人静,疲惫袭来时,阿诚便拿出一根细针,轻轻刺向自己的手臂,以疼痛唤醒精神。虽然这种方法让他感到痛苦,但也让他更加专注和珍惜每一刻的学习时光。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,而他的眼神也愈发坚定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数年后,阿诚终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功名。他不仅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,还成为村里的骄傲。村民们纷纷称赞他的毅力,而阿诚只是谦逊地笑了笑,说道:“若非‘刺股读书’的精神激励我,我可能早已放弃了。”
从此,阿诚的故事在村庄里流传开来,成为无数年轻人学习的榜样。人们明白了,无论环境多么恶劣,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刺
股
读
书
「刺股读书」出处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
「刺股读书」解释
比喻刻苦攻读。
「刺股读书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