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唱彼和
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音乐与友情的动人故事。村子里有两个年轻人,一个是擅长弹琴的阿清,另一个是精通吹笛的小岚。他们从小一起长大,虽然性格迥异,但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们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。

一天傍晚,夕阳染红了天空,两人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练习各自的乐器。阿清拨动琴弦,悠扬的旋律如流水般倾泻而出;小岚则用竹笛应和,清脆的声音宛若林间鸟鸣。一时间,琴声与笛声交织在一起,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美妙的合奏。村民们纷纷驻足倾听,赞叹不已:“真是此唱彼和,天衣无缝啊!”

然而,好景不长。有一天,一位外乡来的乐师来到村子,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。他的技艺高超,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。阿清和小岚却因此产生了分歧——阿清认为应该向乐师学习,提升自己的技艺,而小岚则觉得保持纯真的乡村风格更为重要。两人争执不下,最终决定暂时分开,各自追寻自己的音乐之路。

几年后,阿清游历四方,学会了各种复杂的曲调;小岚则留在山村,将自然的声音融入笛音之中。尽管如此,他们始终怀念曾经合作的美好时光。终于,在一次春节庙会上,两人再次相遇。他们相视一笑,无需多言,便拿起各自的乐器开始演奏。阿清的琴声深沉厚重,小岚的笛声轻快灵动,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竟完美融合,令全场观众为之震撼。

从此以后,“此唱彼和”成了村里的佳话,也提醒着人们:真正的友谊和艺术,并不需要完全一致,而是需要彼此理解和包容,才能创造出最动人的乐章。

chàng

「此唱彼和」出处

清·陈田《明诗纪事·己签序》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,而此唱彼和,声应气求,若出一轨。”

「此唱彼和」解释

彼那里。这里唱,那里随声附和。比喻互相呼应。

「此唱彼和」示句

当下~,无不赞成。★蔡东藩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九回
上一篇:辞严谊正
下一篇:辞尊居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