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材晋用

春秋时期,楚国地大物博,人才辈出。然而,楚国的许多贤能之士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,反而流落到其他国家施展才华。这一现象被人称为“楚材晋用”,在诸侯间传为佳话。

楚国有个年轻人名叫屈衡,他自幼聪慧过人,精通兵法与治国之道。然而,由于楚国内部权贵争斗激烈,像屈衡这样的寒门子弟根本没有机会崭露头角。屈衡多次向朝廷献策,却石沉大海,无人理会。最终,他心灰意冷,决定离开楚国,寻找能够赏识他的明主。

经过长途跋涉,屈衡来到了晋国。此时的晋国正值强盛时期,国君励精图治,广纳贤才。屈衡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胆略,很快便引起了晋文公的注意。一次朝会上,晋文公询问如何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,屈衡当即提出了一套周密的防御策略,并建议加强边境屯田,以巩固军备。晋文公听后大喜,立即任命屈衡为边关守将。

在屈衡的治理下,晋国边疆不仅稳固如磐石,还开垦了大量荒地,使百姓安居乐业。几年后,晋国国力更上一层楼,成为中原霸主之一。而这一切,都离不开屈衡这位来自楚国的人才所作出的贡献。

消息传回楚国,楚王得知此事后懊悔不已。他召集群臣叹息道:“我楚国本有如此良才,却拱手送给了晋国,真是可惜!”但事已至此,再追悔也无济于事。从此,“楚材晋用”成为了警示后人的典故,提醒统治者要珍惜并善用本国的人才。

chǔ
cái
jìn
yòng

「楚材晋用」出处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晋卿不如楚,其大夫则贤,皆卿材也。如杞梓、皮革,自楚往也。虽楚有才,晋实用之。”

「楚材晋用」解释

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。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。

「楚材晋用」示句

我花了钱,教出了人,却教外国人去用,这才是~”呢。★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回
上一篇:楚楚动人
下一篇:楚楚有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