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公审阴

《包公审阴》

引言:古籍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有云:“包拯,字希仁,庐州合肥人也。生而颖悟,幼读书即解大义。及长,举进士,累迁至龙图阁大学士,后为开封府尹。其为人刚正不阿,执法如山,民间称其为‘包青天’。”包公不仅日断阳间百案,更有传说他夜审阴司冤魂,成为阎罗转世之化身,故有“日断阳、夜断阴”之美誉。

话说宋仁宗年间,开封府内有一桩离奇案件迟迟未能了结。一名富商陈员外的独子陈文远突然暴毙,死因不明。仵作查验后称其并无明显外伤,却面色铁青,七窍流血,状若中毒。然而,陈家上下无人与死者有过节,更无毒药来源。此案悬而未决,令百姓议论纷纷,甚至有人传言是鬼魅作祟。

这一夜,月色昏沉,寒风凛冽。包公独坐书房,秉烛夜读。忽然间,一阵冷风袭来,灯火摇曳,似有异象。包公抬眼望去,只见一道黑影缓缓浮现,竟是一位身着破烂衣衫、满脸悲戚的女子跪在堂前。那女子自称李氏,乃十年前被恶霸逼婚投河自尽的亡魂。她泣诉道:“小女子虽死多年,但心中怨恨难消。今夜特来求大人明察,陈文远正是当年害我之人!他假意许诺娶我为妻,却又背信弃义,将我推入深渊。如今他虽已偿命,但我仍不甘心,请大人替我还这公道!”

包公听罢,眉头紧锁,沉思片刻后问道:“你可有何证据?”李氏闻言,从怀中取出一块绣帕,上面绣着鸳鸯戏水图案,并刻有“陈文远”三字。包公接过细看,果然发现此物与陈家遗物相符。为进一步查明真相,包公遂决定亲自前往阴曹地府,借阎罗之威审理此案。

当夜子时,包公沐浴更衣,焚香祷告,随后进入冥界。只见黄泉路旁,幽火点点;奈何桥下,鬼哭狼嚎。包公直奔酆都城而去,在十殿阎罗面前宣读圣旨,请求协助审理人间冤案。阎罗王点头应允,命牛头马面带包公前往审判厅。

审判厅内阴气森森,众鬼魂瑟瑟发抖。包公高坐公堂,手持惊堂木,大声喝道:“陈文远,你可知罪?”话音刚落,一个浑身颤抖的男子跪倒在地,磕头如捣蒜般哀号:“小人知错了!求大人饶命!”包公冷笑道:“你既知错,便速速招供!”陈文远只得如实交代,承认自己确曾欺骗李氏感情,并将其逼上绝路。

听完供词,包公拍案而起,怒斥道:“尔等身为凡人,却行禽兽之事,残害无辜性命,实属罪孽深重!今日本官定要还李氏一个公道!”随即判令陈文远永堕地狱,受千刀万剐之刑。同时,包公又向阎罗王建议,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类似阴阳交错的案件,以维护两界秩序。阎罗王大喜,当即答应,并赐予包公一面青铜镜,用以辨别真伪。

次日清晨,包公返回阳间,将此案结果告知陈员外。陈员外闻讯后痛哭失声,悔恨不已,当即捐出全部家产救济贫苦,并立碑纪念李氏,以警示后人。从此以后,“包公审阴”的故事广为流传,百姓皆称其为“活阎罗”,敬仰之情溢于言表。

结尾诗:

青天一鉴照阴阳,
铁面无私断是非。
日理万机安社稷,
夜巡幽府肃妖邪。
铜锣响处冤魂散,
宝镜昭时罪孽除。
千古流传包拯事,
清风两袖耀乾坤。

民间戏曲传说

日断阳夜断阴的阎罗形象
下一篇:饕餮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