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心静气
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远的年轻人。他天资聪颖,却总是心浮气躁,做事情常常半途而废。村里的老人常对他说:“孩子,人生如溪水,只有沉心静气,才能流得更远。”但那时的阿远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。

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游方僧人。僧人见阿远整日东奔西跑,毫无定性,便送给他一颗黑亮的石头,并告诉他:“这是一颗‘沉心石’,若你能用沉心静气的态度对待它七天,或许会有所领悟。”阿远半信半疑,但出于好奇,还是决定试试看。

第一天,阿远把石头放在桌上,盯着它看了几分钟就觉得无聊,于是随手丢到角落。第二天,他想起僧人的话,又拿出石头仔细端详,却发现依旧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。第三天,他开始烦躁起来,甚至想扔掉石头算了。然而,就在这一刻,他忽然想到自己平日做事也是如此,稍遇困难就放弃,从未真正坚持过。

从第四天起,阿远尝试改变自己的态度。他每天清晨坐在院子里,将石头握在手中,闭目冥想。起初,他的思绪依然纷乱,总想着其他事情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他渐渐学会了专注于当下,不再被外界干扰。到了第七天,当他再次拿起石头时,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满足。

这时,僧人悄然出现,微笑着问道:“如何?你可曾悟出什么?”阿远点点头,郑重地回答:“我明白了,沉心静气不仅仅是一种状态,更是一种力量。只有内心安定,才能看清方向、持之以恒。”僧人听后满意地点点头,转身离去。

从此以后,阿远变得更加踏实稳重。无论是耕田还是读书,他都全身心投入,最终成为村里最受尊敬的人之一。而那颗“沉心石”,则被他珍藏起来,时刻提醒自己:唯有沉心静气,方能成就非凡。

chén
xīn
jìng

「沉心静气」出处

瞿秋白《文艺杂著·荒漠里》我走着不敢说疲乏,我忍着不敢说饥渴;且沉心静气的听,听荒漠里的天籁。”

「沉心静气」解释

犹言心平气和。

「沉心静气」示句

上一篇:沉重寡言
下一篇:沉舟破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