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墉参乾隆

很久以前,在清朝乾隆年间,有一个非常聪明且心怀百姓的宰相名叫刘墉。他以机智和正直闻名于朝廷内外。

那年,正值秋收时节,全国上下一片丰收景象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席卷了北方多个省份。田地里的庄稼被啃食殆尽,许多农民颗粒无收,生活陷入困苦之中。

消息传到京城,乾隆皇帝得知后大为震怒。他召集众臣商议对策,要求尽快拿出解决方案。朝堂之上,文武百官面面相觑,无人敢轻易开口。

此时,刘墉站了出来,向乾隆深施一礼说道:“陛下,臣有一言,请容禀。”

“爱卿请讲。”乾隆微微点头示意。

刘墉缓缓说道:“此次蝗灾之重,实属罕见。受灾地区的百姓本就辛苦劳作了一整年,如今颗粒无收,若再强行征收赋税,恐怕会逼得他们流离失所,甚至酿成更大的动荡。”

乾隆皱眉道:“可是国库空虚,若减免赋税,又该如何支撑国家运转?”

刘墉沉思片刻,然后从容答道:“陛下,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倘若百姓因赋税过重而无法生存,即便国库暂时充盈,也终将失去根基。反之,若能体恤民情,减轻负担,则民心所向,日后定能恢复生产,国家自然会长治久安。”

乾隆听后略显犹豫,但并未立即表态。他问道:“那么,爱卿可有具体办法?”

刘墉胸有成竹地回答:“陛下,臣建议暂缓受灾地区今年的赋税,并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,发放粮草救济灾民。同时,鼓励其他未受灾地区增加粮食储备,以备来年播种之需。如此一来,既解燃眉之急,又能长远谋划。”

乾隆沉吟良久,最终点了点头,说道:“好!就依爱卿所言,即刻颁布诏书,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,并拨款赈灾。”

旨意下达后,刘墉亲自带领一批得力干员奔赴灾区,监督粮草分发,确保每一户灾民都能得到及时救助。在他的努力下,许多家庭得以渡过难关,避免了更大的灾难。

几年后,曾经受灾的地区重新焕发生机,稻谷飘香,牛羊满圈。当地百姓感念刘墉的恩德,纷纷称颂他是“苍生之福”。而乾隆也因此更加信任刘墉,常在朝堂上夸赞他的智慧与仁心。

从那以后,“刘墉参乾隆”的故事流传开来,成为一段佳话。它不仅展现了刘墉的卓越才华,更体现了他以民为本、勇于进谏的精神,让后人铭记于心。

北京评书

宰相智谏皇帝减免赋税
上一篇:长发妹
下一篇:蚕花娘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