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文长智斗
明代时期,浙江绍兴有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,名叫徐文长。他不仅诗文出众,还心怀百姓,常常为弱势群体出谋划策。一次,当地一位佃农因为地主的苛刻租约而陷入困境,于是向徐文长求助。
这位佃农姓李,家里世代耕种地主王员外的土地。然而,今年由于连绵阴雨导致庄稼歉收,李佃农无论如何也交不起高额的地租。王员外却毫不体谅,威胁说如果不能按时缴租,就要把李家赶出村子,并没收他们的土地。
李佃农听说徐文长为人正直且机智过人,便带着愁容来到徐文长家中,请他帮忙。徐文长听完事情经过后沉思片刻,决定用智慧化解这场危机。
第二天,徐文长亲自陪同李佃农前往王员外府邸。王员外平日里自诩为书香门第,喜欢附庸风雅,见到徐文长来访自然不敢怠慢,连忙设宴款待。
酒席间,徐文长故意提起诗词创作之事,说道:“听闻员外学识渊博,尤其擅长吟诗作对,今日能否与您切磋一二?”
王员外闻言大喜,心想自己在乡间也算小有名气,岂会惧怕一个外地书生?于是拍胸脯应道:“好啊!咱们就以诗会友如何?”
徐文长微微一笑,说道:“既然如此,我先出一题——请以‘减租’二字为藏头诗,当场赋诗一首。”
王员外一听,觉得这题目并不难,立刻捋须吟诵起来:
“减免田租本有方,
租赋原该论丰荒。
若逢旱涝皆如意,
天下何愁不富强。”
王员外吟完颇为得意,觉得自己既显得仁慈,又不失身份。然而,徐文长却摇头叹息,说道:“员外此诗虽工整,却未尽其妙。依我看,还是让我来试试吧。”
说罢,徐文长提笔写下四句诗:
“减去重负民心安,
租税公平天地宽。
春耕夏耘秋收获,
农家辛苦莫再贪。”
这首诗字字铿锵,尤其是“减”和“租”两字直接点明主题,更暗含对地主剥削行为的批评。在场宾客无不拍手叫绝,而王员外的脸色却渐渐变得难看起来。
为了挽回颜面,王员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,说道:“徐兄果然才华横溢,令人佩服!不过……不知此诗是否有其他深意?”
徐文长淡淡一笑,说道:“当然有。在我看来,佃农终年辛勤劳作,所得微薄,而地主却坐享其成,实在不合情理。若能适当减轻租税,让百姓安居乐业,岂不是美事一桩?”
王员外被堵得哑口无言,最终只得答应将李佃农的地租减少一半,并承诺今后遇灾年时酌情减免。李佃农感激涕零,连连向徐文长叩谢。
从那以后,徐文长智斗王员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绍兴城,人们纷纷称赞他的才智与仁义。而王员外也因这次教训收敛了许多,不再随意欺压佃农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才学出众,更在于懂得运用它去帮助他人、造福社会。徐文长正是这样一位值得敬仰的才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