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改其乐
古时候,有一个名叫王远的书生,家境贫寒,但他酷爱读书。尽管日子过得清苦,他却从不抱怨,每天以书为伴,乐在其中。他的朋友们常劝他说:“你如此才华横溢,为何不去投靠权贵,谋求一份富贵生活?”王远总是笑着回答:“我心中自有乐趣,何必在意外物。”
一年冬天,大雪封门,王远家中粮食所剩无几,只能煮些稀粥充饥。即便如此,他依然坐在破旧的茅屋里,手捧竹简,朗声诵读。邻居张老汉见状,忍不住感叹道:“你这孩子,真是‘不改其乐’啊!”王远听后点头笑道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,外界的困苦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。”
后来,王远凭借自己的才学考取了功名,被任命为一方县令。他始终勤政爱民,生活依旧简朴。有人问他为何不趁机享受荣华富贵,他只淡淡一笑:“真正的快乐,源自内心的满足,而非外在的浮华。”从此,“不改其乐”成了人们对王远品格的最佳赞誉。
不
改
其
乐
「不改其乐」出处
《论语·雍也》一箪食,一飘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扰,回出不改其乐。”
「不改其乐」解释
不改变自有的快乐。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。
「不改其乐」示句
(孔子)称赞颜回吃喝不够,‘~’。★朱自清《论吃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