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入膏肓
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名叫李安的年轻人,他聪明能干,但因长期劳累过度,身体渐渐垮了下来。起初,他只是感到疲惫,但随着时间推移,他的脸色变得蜡黄,连走路都显得吃力。家人劝他去看大夫,但他总觉得自己还撑得住。

一天,李安终于病倒在床上,再也无法起身。家人急忙请来了当地最有名的医生。医生为李安把脉后,眉头紧锁,低声叹息道:“此病已入膏肓,药石无灵了。”听到这话,全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。李安的母亲泪流满面,悔恨没有早点催促儿子就医。

尽管如此,李安却表现得异常平静。他对家人说道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?我虽不能改变结局,但我希望你们珍惜健康,莫要重蹈我的覆辙。”不久之后,李安便离开了人世。他的故事成了村里的警示,提醒人们关注身体健康,切勿等到“病入膏肓”时才追悔莫及。

bìng
gāo
huāng

「病入膏肓」出处

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

「病入膏肓」解释

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
「病入膏肓」示句

吾观刘琦过于酒色,~,今见面黄羸瘦,气喘呕血,不过半年,其人必死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二回
上一篇:病民蛊国
下一篇:病入骨雜